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台北天后宮

艋舺三大廟門系列專題(三)
台北天后宮



圖說:西門町天后宮會在每天四點左右,天快要黑的時候,在大殿前的柱子,進門左右兩則的佛像上亮起燈,讓寺廟的白天與晚上呈現兩種不一樣的感覺.【攝影:彭嘉敏】



[撰稿林佳樂,攝影彭嘉敏/台北報導]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設定,每下午4點邁入黃昏夜晚之時,位於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的台北天后宮,出現非常絢麗亮眼的燈光照亮這座寺廟。同時,這座寺廟擁有兩大具有強大歷史價值的大笨鐘以及香爐。因此,吸引了許多民眾及觀光客參拜。


台北天后宮,人稱西門町媽祖廟,建於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台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。相傳於乾隆年間,有一唐山船至臺灣行商,便將船上由唐山迎來之海神媽祖神像,請到艋舺街上奉祀香火。事畢,船主起帆回程時,卻難行進,遂請神諭,知是媽祖有意留臺濟民,因此再度將神像請回艋舺。


二次大戰結束後,新興宮信眾在西門町成都路西門市場旁找到奉祀弘法大師(即日本真言宗創始人,傳說中製作日文字母「平假名」的空海大師)的弘法寺作為新廟址,1948年將寄放於龍山寺後殿的媽祖神像遷入,並將弘法寺更名為新興宮,後來又改名為台北天后宮,因在西門町一帶,人稱西門町媽祖廟。

後來,有信徒被弘法大師託夢,據說弘法大師神諭,此廟本為其寺,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後雖改奉媽祖,仍應該祀奉弘法大師神像,以示紀念。後廟方從之,於側殿奉祀弘法大師。也因為側殿奉祀弘法大師的原因,因此觀光的旅客以日籍觀光客居多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