艋舺三大廟門系列專題(一)
風光艋舺200年 台北第一古殺龍山寺
【記者茹煜霖/報導】艋舺是台北市的發源地,漢人到艋舺落地經商最遠可追溯到清雍正期間,漢人湧入越多,艋舺經濟開始繁榮,為了凝聚團結各族人之間的團結,漢人們紛紛設立廟宇,作為同鄉之間的行政與信仰中心,因而形成過後的艋舺三大廟門。
艋舺三大廟門為,艋舺龍山寺、台北天后宮(艋舺新興宮)以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。西門紅樓資深志工陳麗瑞研究西門、艋舺一代的歷史多年,她表示,清朝移民艋舺的漢人大多來自福建、閩南一帶的三邑、安溪、同安。當經濟開始發達,為了穩定民心,漢人們才各自從家鄉把神請到台灣,建廟供奉。
台北第一名剎─龍山寺當時由移民艋舺的三邑人建立,三邑人從家鄉請來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,把寺作為當地居民信仰、活動、集會和指揮的中心。從西元1738年(清乾隆三年)開始建造,歷時兩年落成,寺內主要祭祀觀音菩薩。
龍山寺歷經大地震、暴風雨及二戰,寺廟多次修建,目前佔地1800坪,是國家二級古蹟。寺廟的格局是中國宮殿式建築物,結構類似三進四合院,若從寺廟上方俯瞰,寺廟呈一個完整的「回」字形,在中國傳統建築中,這屬於非常尊貴的佈局。
龍山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、十八羅漢、文昌帝君、註生娘娘、月老、城隍爺等佛、道、儒三教共百餘尊重要神祇。寺內的石雕、木雕、彩繪和格局樣貌,都非常精緻、藝術與歷史價值兼具。
龍山寺地理位置是艋舺的生活中心,寺廟南臨艋舺公園、捷運龍山寺站;西臨西園路一段著名的佛具街,生活機能便利。信眾或遊客參拜結束後,也可到附近的華西街夜市品嚐多種臺灣風味小吃,像是蚵仔煎、赤肉羹、麻油雞以及特殊的蛇類料理,烤蛇肉串、蛇肉湯等等。因此多年來,龍山寺也成為台灣最多遊客到訪的寺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