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浴火重建,夜市裡的三級古蹟[慈誠宮]




【圖、文/彭嘉敏】左右兩側為龍虎兩門,一邊是入口,一邊是出口.兩道門的雕琢風格極為不同,因為它是分別是由兩派匠師承建.




[記者彭嘉敏/台北報導]慈誠宮主要供奉天上聖母.慈誠宮,原名[天後宮].建立於嘉慶原年(1796)士林美國學校附近,咸豐九年(1859)因為漳,泉械鬥事件被燒毀,隨後才在潘永清,潘盛清兄弟的帶領下重建於今士林區大南路,也是士林夜市的中心並改名為[慈誠宮],也可稱為士林馬祖廟.
慈誠宮是台灣北部地區最早具都市計畫概念的市街,最初時候是以大南路,大北路,大東路和大西路環繞形成一個井字的士林新市街.當時引來了各地的小販,帶著魚貨,農產聚集在這裡,形成了今天的士林夜市.
整座廟宇坐北朝南,建築上採用典型的閩南殿堂式格局,有兩殿,兩廳,兩護龍平面配置形成五個天井.兩殿中間有一條[過水廊]作為兩殿的連接.除了正殿和前殿以外,左右兩側還有龍虎兩門,一邊是入口,一邊是出口.兩道門的雕琢風格極為不同,原因是它是分別是由兩派匠師承建.
因為廟宇本身就有很常久的歷史,無論建築風格還是廟裡很多的裝飾擺設上都很傳統,因此被核定為三級古蹟.前殿是以[太子樓]的形式設計,屋頂採歇山重簷式翹脊.中門前的單蟠龍八角柱是光緒年子丑(1877)所立,正殿供奉的天上聖母,上懸有一張[同慶安潤]的牌匾是何應欽將軍所題款.
還有一個一定要提到的是正殿旁邊有一幅用[咾咕石]作成的士林舊街景的壁飾.[咾咕石]也有老一輩人叫做[咕咾石],這種石頭是珊瑚礁的化石,海底的珊瑚礁死亡以後骨骼堆積,經過幾百年的地殼變動而形成.
經過多次整修,其中有兩次較為大型的整修分別在昭和2年至12年間(1927-1937)與民國64(1975),第一次整修時是和舊市街的神農宮,也可稱作富德祠一起同時改建.而第二次則是在新立委接手以後,開始的企業化的管理.其中以第一次的整修較為大型,而後形成了如今的慈誠宮的面貌.


【圖、文/彭嘉敏】[咾咕石]上雕刻這舊士林的街景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