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台南大天后宮 其特色之處為媽祖繞境活動



[記者黃于甄 / 台北銘傳報導]台南大天后宮被列為台灣第一古蹟,創建於1663(明永曆17),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,主祀媽祖,故又稱臺南大媽祖廟,其最大特色為媽祖繞境活動。

  本宮建築壯觀,結構精巧,古色莊嚴,樑簷上滿懸歷代帝王御筆親題及文武官員敬獻之匾額,其中以康熙御匾「輝煌海澨」,雍正御筆「神昭海表」,乾隆御匾「佑濟昭靈」,嘉慶御匾「海國安瀾」,道光「恬波宣惠」,咸豐御匾「德侔厚載」,光緒御匾「與天同功」等清代帝王御筆親題匾額,最具歷史價值,政府遷台後亦蒙嚴家淦總統頒贈「海國慈航」、李登輝總統頒贈「海慶安瀾」匾。足以彰顯本宮之歷史價值與特色。

  在台南大天后宮最為著名的就是媽祖繞境,其來由為每逢媽祖聖誕,各地分香的廟宇及社團就到台南大天后宮來進香,便形成媽祖繞境的活動,其中,最為著名的就是北港媽祖到台南繞境的活動,據考證起源於嘉慶年間,至道光年間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。依據台灣兵備道徐宗幹記載:「壬子(咸豐元年,一八五一年)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神誕,前期,台人循舊俗,迎嘉邑北港妙中神像至郡城廟供奉,並巡歷城廓內外而回。焚香迎送者,日千萬計。」按照舊有的習俗,北港媽祖每年三月十四日必起駕至府城,沿途經朴子、鹽水、新營、下營、善化、永康等地媽祖廟,至三月十七、十八日由台南各廟出轎陪同巡行府城各境,十九日再循原路回北港廟,共歷八天七夜,護送者蜂擁,達數十萬人,是清代至日治初期台灣最大的媽祖繞境科儀。在惜大正四年(一九一五)因故中斷,台南各廟於是集資雕刻「鎮南媽」神像,並舉辦迎媽祖活動,這時媽祖繞境便改由大天后宮主辦,展現新風貌,盛極一時,此時由各商圈製作五光十色藝閣、旗幟、陣頭,炫煌於道,俗諺有云「台南迎媽祖,無旗不有」,其規模之盛,聞名全台;自民國九十三開始,台南市政府為了提升寺廟活動優質化,暨帶動府城文化觀光事業,開始以嘉年華會的方式辦理「媽祖迎壽華會」,並獲得廣大市民的認同,以及參與十五間廟宇的支持。並將各廟花車海安路集中展示,及現場邀請明華園戲劇團演出,讓媽祖迎壽華會增添許多文化氣息,果然掀起活動高潮,且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與,盛況空前。

  由於媽祖繞境為台南的大型活動,台南大天后宮深受民眾虔誠信仰,讓府城漸漸成為台南人主流中心,台南大天后宮也成為民眾主要祭祀的廟宇,媽祖繞境為當地民眾重視的神明活動,也成為當地廟宇特色的代表,形成與台灣其他城鎮最大的不同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